2024年11月1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研究生风景园林设计Ⅱ》暨“北林&地景研创营”中期评图在学研中心垂花门中庭进行。林箐教授主持本次评审,3位特邀嘉宾,6位任课教师和7组共53位研究生共同出席。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开展城市更新和“花园城市”建设都是切实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具体举措。
中心城区作为北京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各类资源高度密集,城市空间相对紧张,功能亟待更新。本次课程暨研创营以“北京‘花园街区’更新营造行动设计”为题,旨在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选择合适的潜力空间,提出合理的空间环境更新设计和投资运营及管理措施,为北京中心城区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课程选择东城区多个地块,分组完成调查研究引领的规划、设计、运营策划等全过程行动设计方案,旨在实现“花园建设引领,促进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增强人民幸福感、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引领和支撑绿色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平博官网APP
交道口片区的各类场地资源丰富,有京味儿、有文化、有产业,但没有激活利用。因此,我们将以营建花园街区、塑造具备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场所环境为目标,基于现状解读和政策研究提出“连通历史文脉、共享花园街区”的规划方向。整体通过疏解、提质、增加、开放、连接五个更新要点。以见缝插绿、疏解交通、功能优化的方式来建设花园街道;以风貌修复和推进开放使用来活化历史建筑;打造街巷画廊、林荫道路和花景街道串联街区游线,最后以文化为主导发展多项活动运营模式,推动片区花园城市改造的可持续发展。以褶皱中的历史文化为特色共设14处花园节点,疏解四条胡同交通,提升北新桥街心花园、公主府前空间、香饵胡同街口等多条街道小微绿地质量,鼓励自发种植达到街区全覆盖,并运营居民参与式。开放和敬公主府、孙中山行馆等5处历史建筑,结合花园景观打造街区文化客厅,依据场地基础设置3条主题路径,连接人与场所、空间与功能。
建议通过与其他东城区片区做对比,挖掘本场地的特色;另一方面需了解居民在其中究竟如何活动,相关点位落位情况需要落实,包括居民、游人、儿童的复合行动空间引出的交通组织问题;同时对政策进行研究和平衡,更大胆畅想的对场地进行改造,需关注居民幸福,包括卫生间、菜市场等民生问题,更好的建设街巷花园。
我们将北京站片区定位为展现首都花园城市风貌的第一站,通过花园式街区更新改造,将区域分为地标形象再塑、历史文化焕活、人群活力集聚三大板块。首先,基于北京站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出“智联枢纽,赋能筑环”和“首都名片,文脉传承”的总体策略,目标是打造兼具文化展示与活力汇聚的多元空间。其次,围绕绿地与慢行系统的优化,从点线面三个维度,规划了绿色生态网络,以提升街区的宜居性和视觉感受。接着,我们以明城墙遗址公园、历史胡同为核心,打造特色游线与文化节点,增强文化体验的连续性。最终,通过多样化的街区业态,植入创意市集、主题展览和餐饮娱乐等业态,将北京站片区塑造成活力共生的花园家园。
本方案应聚焦“花园场站”的核心概念,放大至首都层面考量,将北京站及明城墙遗址公园作为片区的关键空间,强化进站前的景观体验。针对车行、骑行与步行的视角,以林荫路廊道的改造为重点,提升绿视率并注入活力。建议不拘泥于细致结构,而从更广范围拓展视角,注重生态安全和城市景观感受,特别是站前广场和周边空间的提质升级。同时在空间上突破单一轴线,将二环至长安街的整体环境纳入考虑。
我们的规划定位是:依托于传统的胡同街巷空间肌理,致力在保留老北京独特历史韵味的同时,通过更新消极闭塞的公共空间,注入活力多元的运营模式,鼓励居民参与共建花园型胡同生活体,打造一座展示北京特色风貌的胡同宜居宜游花园。从“社区生活、文化焕活、产业激活”三个目标出发,确立了“激活公共绿地、共建花园街区、完善生活设施、开放文化节点、制定胡同游线、鼓励社区组织、整合基础产业、构设创意活动、引入多元产业”的更新改造策略。我们的总体规划结构是“三核、五轴、平博官网APP四组团”。五轴是基于西侧临街主商业界面同时向街区内部渗透形成的两条主次商业轴、围绕东四六条胡同医院、学校、居民区形成的两条交叉生活轴、及以孚王府为重点,串联其他文保单位打造的文化轴;三核是依托于这五条三类轴线打造的聚核点;同时我们将整个街区划分为了“胡同商业、胡同体验、胡同生活、胡同文化”四大组团片区。平博官网APP
设计前期对胡同居民建立的自治组织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调研,应充分吸取社区参与的经验智慧。重点围绕居民生活需求与游客体验进行社区更新,改善当前街巷胡同文保众多但缺乏游览亮点的现状。针对人均居住面积和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花园场景营建中应优先考虑促进公共交往,并考虑后续的维护运营。对四合院空间的拆改置换平博官网APP,需审慎规划范围和面积。
微观针灸与触媒融合理论下城市微更新与城市运营———以安德里街区为例的多维度更新研究
田艾芃 王润芝 李栗宇 李宣譞 孙薇阳 赵婉吟 王佳璇 曾子航设计说明:
安德里片区目前存在人口老龄化、可达性低、文化缺失、配套设施缺失等主要问题,导致了居民不愿走出社区,拥抱城市空间,基于现状从活力、共享、宜居、文化这四个方向出发,提出规划目标为公共空间设施配套完善,住户便于出行;特色文化融汇绿地体系,居民乐于出游。更新规划的整体方案推演主要分为四步,首先是对场地内的资源进行梳理,对其生态本底、对其绿色潜力空间进行定位,以这些资源为核心,明确项目核心区与主要廊道结构,以特色节点做为重要触媒,结合整体用地功能布局,对城市界面进行不同定义,最后的规划结构以三大骨架进行整体的串联支撑,将场地内外的公园纳入城市绿地网络,完善场地内慢行体系,之后整合潜力空间,重点对公共空间、文化场景进行打造,以文化景观、共享活力重新定义城市界面,提升片区整体活力,从点线面三个角度,以“激发、链接、缝合”的思路进一步去分析场地的深化策略,最大化发挥触媒效应。
聚焦场地内现状问题加强对场地内现状公园的更新设计,对于青年湖公园全龄友好型公园的更新设计可以进行进一步深入,想法可以更加大胆,思考如何让公园更好的渗透入周围的社区空间,促进安德森林公园和环北二环绿道的融合更新,场地内学校分布较多,要更多注重学生出行需求,结合公园更新,实现资源引导。
裁旧缝新——天坛公园东侧的流量小切口,通过文旅融合割裂社区,实现拆迁滞留区的焕新
法华寺街区的核心问题是1.北部拆迁滞留胡同区与南部的割裂;2.居民消极的社交空间;3.缺失的文化记忆。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文化旅游为引,激活街区活力,连结南北社区居民,打造融合文旅与居住的花园式街区。在东城区的尺度上,将法华寺街区与其他历史景观串联,形成独具特色的citywalk路线。该路线大致沿龙须沟旧址,串联天桥艺术文化中心、天坛、法华寺街区以及龙潭湖公园平博官网APP。在街区内部,形成两带(花园社区共享带、街区风貌展示带)一路径(文化探访路径),一核(历史文化核)两组团(居民共享组团和商业开放组团)的规划结构。基于此,我们将对街区的街旁空间、公产院落及绿地进行具体的更新改造设计。图1 规划结构
法华寺街区北部属于拆迁滞留区,要更关注到改善民生现状、提高居住品质的问题。此外,场地内有较多可拆改的公院,在规划层面需要更加大胆的想法。基于街区的特殊地理位置,要善于利用场地周边优秀的资源,例如要关注到场地邻近天坛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天坛游客热度流量到场地当中来,可以利用一系列特色业态为场地带来活力,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使场地获得收益。
前期通过政策研究、现状评估和空间挖潜,融合城市触媒理论及案例分析,我们提炼出“传承历史文脉”和“参与式渐进更新”两大核心理念,结合空间更新运营工具包,形成了“景山花园共创生长计划”主题,旨在塑造景山街道的人文底蕴并推动其有机更新。总体规划结构以北京中轴线和皇城根遗址公园为轴,统领全片区历史脉韵基调,并作为花园城市建设的核心线性触媒,向东西辐射;依据功能定位将东西区分为“史韵红澜”与“京味乐坊”,并形成历史、艺术、花园3条主题鲜明的线路,通过整合潜力空间、资源触媒和多元协作对象,我们为每条线路量身定制了共创运营行动计划。这些行动旨在优化和提升现有公共空间,同时挖掘和利用腾退、闲置空间,以实现空间的活化和再利用。通过这些策略,我们期望实现景山街道的全面更新,使其构成一幅“沉淀历史,撰写景山花园谐韵诗;人本底色,塑造乐享生活烟火巷”的图景。
线路提取和工具包提出精准、有创意,进一步针对使用者整合更连贯、清晰的路线,加强对规划内容和调研分析问题的呼应,同时深入探讨皇城根遗址公园的潜在提升空间,以实现其在城市更新中的更大价值。关注空间设计和使用方式的引导策略,激发并推广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活动(如微花园建设),确保有效促进共创生长计划实现。
“市井花园居,古仓新聚场”——东直门内片区“花园式街区”更新营造行动设计
针对东直门内片区“绿色空间存量较大,居民使用需求较高,但公共空间被侵占、全龄友好程度低”和“人群多元,传统与新兴文化并存,但文化感知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市井花园居,古仓新聚场”的定位。以民安小区、海运仓小区的社区公园为绿心,辐射各点状社区单元,通过功能设施提升、空间疏解整治和参与式营造,培植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与邻里互助精神,营造花园生活居所,将传统物质粮仓转变为“现代精神粮仓”。以北新仓东侧综合体区块为核,延展两条主轴,结合片区内状况良好的南馆公园,通过空间营造、运营策划、和新兴文化业态植入,打造生动的市井生活场景,营造文脉焕活聚场,实现从“物质存储器”到“新兴文化发生器”的转变。图1 场地文脉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